人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因为你不停在爬梯子,而不是下来审视“爬梯子”行为本身有什么意义。
正念冥想传播者Cico有一个形象的比方:社会心理构架就像梯子一样,鼓励人们往上爬,有些人特别地努力,也挺擅长爬梯这个游戏。
但是爬上去了一看,待了一会儿,大脑适应了,哦,也就这么回事儿,新的迷茫和困惑又来了,下一步要做什么?
好像又得找一个新的可以爬的地方、新的目标,好像这种目标能给自己带来动力。
这是一种情况,另外还有的人爬梯不顺利,感到非常地失意、失落、抑郁,这也带来了很多自卑的情绪/情节,也希望能够继续找到一个新的梯子继续爬,让自己从所谓的失意中走出来,希望能够变得得意。
Cico称这种现象为
:爬坡综合征。
我们第三方视角看梯子上的人,其实不论怎么爬,只要上了这个梯子,就都不自在,也不自由。
梯子上的人,将人生看做一个又一个待打卡的目标或者是待优化的目标函数。
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就像牛顿力学研究运动定律一样,是一个可知的动力系统。
爬梯的过程,就是与他人竞争,与自我斗争,不进则退的艰难旅程。在这个时刻都是战斗模式的人生规则中,火药味随着战斗力提升不断升级,内心也随之焦灼不堪,难得安宁,在一个又一个外部指标的牵引、驱使下,在信息不明确的重复竞争和无意义的空耗中,陷入无尽的焦虑中。
避免这一切,需要对人生有另一种视角:将人生看做一篇又一篇待书写的篇章。
在这个视角下,世界是在不确定中不断演化的,像《黄帝内经》解释阴阳应象。“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停下“目标打卡”的脚步,恣意书写自己真正想过的人生。人生本就是一场内化的体验,重在修身和内省的过程,而不是目标和结果的打卡,因为过程才能构筑人生意义的原材料。
诚如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写过,爱过。”
本人并不绝对支持任何一种视角,因为人生本就是多角度看待的。
焦虑本身也不是一个问题,而更多是一种具有心理冲突(比如,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的选择。因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 他独立的意愿越高, 他越能成为他自己, 他的
焦虑就越大。
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的话说:现代人追求的自由,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功能, 更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成就;自由站在可能成功或可能失败的拉锯线上, 它是一种紧张的过程, 一种既想实现潜能又怕实现潜能的紧张状态。 这种紧张状态的综合,就是焦虑。
只是在当今社会,第一视角处于绝对地位的现状下,我见证了太多人因为追寻偏离真实自我的目标,陷入焦虑的泥沼,让“走别人的路,让自己哭去”的悲剧一幕接一幕的上演,不禁想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人生第二视角的存在。
因为只有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具象的梳理自己的人生路径,才能制定出对自己而言幸福度最高的,利益最大化的人生方案。
在资本运行逻辑的推动下,在城市化和消费主义浪潮的席卷之下,在不明其起因的致命病毒所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造成的全球性的恐慌之下,我们难免会停下来审视来时路,这些心理恐慌和精神迷茫造成的焦虑,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全球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可能停止或者反复,经济全球化的功利心减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人生第二视角的存在,开拓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在变动不居、充满风险的世界里,在普遍的信念、知识、法则不断结构和建构的不确定性中,往日内心的安定,灵魂的安宁和身体的无纷扰,在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明天中,变成了遥遥无期的彼岸......而焦虑,始终如梦魇般缠绕着人类的心灵,或浓或淡地弥漫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的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制造问题,又殚精竭虑地解决问题。
但我们从未放弃过对美好人生的追问和追寻,也从未停止过对自我的反思、自我的矫正和自我的完善。
这是我们生命智慧之所在,更是我们生命意义和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