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的分离个体化的矛盾冲突主题是独立与依赖,在矛盾中不断确认自我意识,逐步走向独立。
独立的是希望和父母保持距离,害怕被控制,害怕失去自主性;依赖的害怕与恐惧自己能力不够,不敢失去与家庭的联结。
该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种、对儿时不断内化的父母形象做出合理的审查,重新树立父母形象。如叛逆:父母让往东,偏往西;你说太阳是圆的,他能证明是方的;会与父母就观点进行辩论。
第二种、探索价值观会对自己提出灵魂拷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第三种、构建一个独立的自我,在原生家庭以外建立新的关系:如交朋友;如拒绝与父母说话,不愿意与父母一起去购物;会日记上锁或不写日记(防家长偷看);会在自己房间门上贴纸条"禁止他人入内"
;当自己有问题,不再先找父母解决,而是先找自己的伙伴商量——朋辈的情感支持(即使是馊主意)状态1——分化1.自我意识萌发。
2.寻求自己独立的空间。
3.自己是自己,父母是父母。
状态2——实践1.确认自我意识的实践。
2.矛盾的情感
既追求自主—自己想办法;又怕与父母分离—学业上,交友上,情感上不断挫折,期待父母的支持,向父母寻求帮助。
状态3——和解青少年独立和依赖之间达到平衡,逐渐认识到自己不是无所不能。
状态4——完成个体化不在将父母作为自己唯一的自尊来源,成为一个内在稳固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