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需要去迎合别人,一直满足照顾者的体验,那这个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会产生自己与自己的情感链接是假性自体,有迎合别人的投射性认同,心智化水平不高,对应的冲突有:独立与依赖、内疚感、俄狄浦斯期、自主与照顾等等。习惯了照顾别人才会有价值(其实内心深处希望被照顾),如果照顾别人一直得不到期望的回报(不会说出来,希望对方回应),就会有意识的去贬低别人,因为内心深处认为别人不行。吃苦耐劳,不心疼自己,直到把自己累病,才能有理由休息,典型的自我攻击,内化照顾者早年对自己的贬低,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我该受罪。严重时会有自罪妄想,容易变成微笑型抑郁,能明显看出讨好型人格。
咨询师要协助个案去整合好与坏的部分,提供简洁明了、直接了当的知识性支持技术(融合CBT和ACT为主),但要切记不强调童年创伤对个案的影响,注意咨询师的反移情——同情个案、被个案讨好恭维带来的情绪,鼓励个案表达自己。